歌剧研究院第二期师生学术沙龙——歌剧艺术与文化产业

2019-11-06

     

10月31日我院开展了第二期师生学术沙龙。本期沙龙邀请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老师作客,与金曼院长、蒋一民教授一起做分享嘉宾,探讨话题为:歌剧产业、剧院管理及歌剧艺术与文化产业相关领域,李长鸿老师主持活动。沙龙采用畅谈、交流、思辨的形式,我院青年教师荀卓、封戈童、祁景谋、李烨及研究生同学辛天、于也力、刘俊梓、王诺文、杨丽媚、舒雪灵等参与讨论。

首先,蒋一民老师从歌剧史论的角度对本次话题进行了概念解析。他认为

“歌剧产业”是在资本主义进入“晚期”后才产生的,法国作曲家吕利在路易十四的指令下创建了歌剧公司,亨德尔在英国伦敦用敏锐的商业眼光成立了歌剧股份公司并成功上市,自此歌剧卖票走票房的意识大大增强,股票市场甚至根据歌唱家能否唱出完美的高音来决定股票涨落。再后来,歌剧从曾经自发的无意识管理逐渐进入有意识的产业化管理、进入经营思维和系统的产业化,其中佛罗雷兹在《军中女郎》演出中的“返场”是一个标识性事件。

随后,向勇老师根据蒋老师介绍的歌剧史现象作进一步展开,从文化产业属性角度:高技术的生产手段、企业化的生产主体、市场化的经营目的、规模化的生产效益、金融化的生产手段五个层面进行了专业论述,并针对歌剧艺术产业化思维的拓展方式提出了四种创想:巧创新、故事驱动的转换机制、IP与知识产权、生态链与产业链,且认为虽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能产业化,但产业化的思维有利于歌剧贴近大众,有利于优化传播渠道与传播效果。      

金曼院长对向老师的见解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们身处歌剧的圈子内,如何让歌剧艺术不成为一个古董,这是作为创造歌剧的人应当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歌剧人,我们应当思考作品能为这个时代能够留下什么印记,要让歌剧艺术输出新的价值。今天是为了未来创造古典的传统,作为从事歌剧行业的人,应当思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未来传统”。因此,无论是对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市场化的研究,在今天都尤为重要。

最后,在座的师生们都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