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声课学习计划——2015级研究生卢超逸

2016-03-28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中国歌曲的演唱有了很多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在院长的指导和示范下,对于歌唱中四声的运用和咬字的归韵,更是有了全新的认识。下个学期,考虑到自身的不足和驾驭更多风格的需要,我给自己选了几首作品。      《前门情思大碗茶》:这是一首我很喜欢的作品,同时它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歌。我最早是听李谷一老师演唱的这首作品,觉得非常喜欢,所以很小就会唱,后来又喜欢上杭天琪的版本,感觉更醇厚、更接近我自己内心对于这个作品的处理。我知道融入京剧元素的歌曲需要在咬字上下更多的功夫,四声和归韵尤其重要。这首歌曲很多时候是用通俗的方法演绎的,音区也相对比较低,演唱的时候要尤其注意真假声的混合,以及咬字和声音位置的关系。以前无数次唱过这首歌,也有一些部分一直唱得不太舒服,期待下学期在中国美声课上得到解决和提高。       《苏三起解》:对于京剧的韵味和节奏,始终觉得很不好把握,所以一直以来也没有正式的尝试。大学的时候学校开戏曲鉴赏课时,我也在课上尝试过演唱越剧、豫剧、黄梅戏等等,但京剧却从不曾敢于尝试。我觉得京剧是戏曲当中最难唱的,却也是最经典的。能够在课堂上跟老师演唱这首歌是一个很好机会。可以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演唱京剧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之所以找了一首相对简单的作品来演唱,还是因为从来没有尝试过、有点害怕找不到京剧的感觉,因为对于我们的国粹京剧,一直有一种敬畏、一种距离感。都说美声唱法的一些感受也能从京剧演唱的方法中获取灵感,所以我希望能从这首《苏三起解》开始对京剧演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一步步走近国粹的魅力。        《一首桃花》:这是歌剧《再别康桥》中的咏叹调。歌剧以林徽因为线索,描述的是在那段岁月里知识分子之间的爱情与友情的故事。歌曲《一首桃花》是最有特色的一首作品,是围绕林徽因而展开的。当时林徽因在北京香山养病时,与徐志摩重逢,又见故人,心中泛起无限的回忆和感怀,写下了这首美丽的诗词《一首桃花》。这是一首女高音咏叹调,音域上对我来说有一点挑战,但是我真的非常喜欢这首歌。不仅是它的歌词打动我,旋律也很美。它既没有采用中国歌曲惯用的民歌小调作为音乐背景,也没有采用西洋歌剧中常用的突出人物性格的曲调,而是汲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赵元任等作曲家的艺术歌曲的营养,通过不断地创新、改造写出的一曲特殊的旋律。这首作品在风格和咬字上都需要我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希望通过中国美声课,我可以完美地驾驭它。          《秋之歌三首》:这是一个我很喜欢的声乐套曲。这部中国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独特的音乐魅力。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动荡。作曲家罗忠镕并没有因为时局动乱和自身挫折而放弃自己最钟爱的音乐创作事业,以热情乐观的态度,创作了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秋之歌》。其中分别使用了杜牧的诗词《山行》、《南陵道中》、《寄扬州韩绰判官》三首描写秋天的唐诗。这个小型声乐艺术套曲,寄托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激情,也表现出词、曲作家内心共同的精神世界。三首诗歌一反悲秋常态,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美秋图。这个套曲在演唱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咬字和古诗词的韵味,在演绎音乐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于诗词深意的把握和表达。由于它的歌词是由三个不同的古诗构成,在每一个曲子之间要适当变换情绪、转换风格、调整音乐的色彩,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听觉体验。我很喜欢唱古诗词歌曲,因为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不同的意境,希望通过中国美声课可以帮助我把这首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演绎得尽善尽美。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是院长给我推荐的一首苏州评弹。也许是因为生在江南,一下就爱上了这首歌。曲调高亢、旋律委婉,加上软糯的苏州话,它刷新了我对中国歌曲的感受和认知,感谢院长让我邂逅它。为了更好地演唱这首作品,我专门找了苏州本地人帮我字对字按照弹词的发音读了歌词,也听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录音。但是毕竟以前很少接触戏曲,对于苏州评弹也完全没有尝试,所以内心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否唱好这首歌。在学唱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戏曲的甩腔和特有的装饰音表现得很生硬,希望在中国美声课上得到院长的指导和纠正。        好听的歌有很多,每首都需要用心演绎,感谢中国美声课给我们提供专门学习中国歌曲的机会。唱好中国歌是每一位中国歌者的使命。我们要珍惜每一节中国美声课,唱好每一首中国歌。